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

為甚麼張愛玲


為甚麼張愛玲我看到的不僅是張愛玲的一張臉或一個姿態(pose),而是她姿態本身就製造出一種神秘感,張愛玲「傳奇」不僅是她的文字,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。(李歐梵如是說)

 
人都是隨著出身和客觀際遇去經歷人間。

199598日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一個藉藉無名的公寓去世,引起了中港台一些張迷的哄動!

 
張愛玲的著作屢次被改編成電影、舞台劇,這可能張是個電影迷,這個愛好亦潛入她的小說中。我不是張迷,也沒有看過「傾城之戀」這部電影,上演著名奧斯卡導演李安的「色戒」時,我也被色誘進場。張愛玲被著目的程度不僅於此,在我揭過的一些書,當中不少男女有識之士的作家都會提及張愛玲這個名字,或者引據她寫過的一些文字,所以引我認識這位才女的興趣!

 
猶來世人愛英才,很多英才都苦命 ! 張愛玲是上海人,父母在她十歲時離婚,父女關係並不融洽,二十三歲在上海成名的她,像流星般滑過天空,引起上海文壇的哄動。與胡蘭成的婚姻離異收場,在1952年離開中國後,跟美國作家賴雅再婚。此後一直避開所有社交傳媒,再沒有公開露面。

張愛玲的作品主要是環繞著她身處的四、五十年代,她曾奪得香港大學的兩個獎學金,是位真才實料的才女。那時,正值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,給香港當時的社會景況寫下一些文字歷史。至今文學電影藝術界仍然熱談張愛玲,研究張愛玲。

 
要把她的作品看完,難!!!

最好還要再看完,難!!!

 
我相信閱讀好文章對調詞遣字的文字能力有幫助,選擇有質素的作家可以開闊思維。然而,很有名的作家也不是完全適合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, 如何靈活偷師也得看自己。行文要有深度,多一點時間掌握多一點認識,一定會有較佳的出品,但慣於囫圇吞棗的我,自知強作文章,只從整體感覺行文。

 
張愛玲本身是一個很愛美服,愛裝扮,很趨時尚的人。她描繪故事人物會由髮飾衣履,身體語言,周遭景緻,事情的始末,形容得很細緻,細膩,雖然,有時我會覺得她的文字細緻得悶,她亦毫不掩飾地形容自己是個「通俗」的作家,而且是「俗不可耐」。文章內容取材雖然很生活化的吃喝玩樂,但調子很祟尚小資產階級的生活,所以被法國文學翻譯家批評她說 : 幾乎佔二分一篇幅的調情,盡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.....儘管如此,她的文字還是很有獨特的吸引力,她的思維方式是如此超乎一般人的感知,文采仍然令我驚訝,所以她是張愛玲!

2 則留言:

  1. 又作打擾,如果嫌張愛玲文字細緻得悶可以去看白先勇,收錄於《台北人》的《玉卿嫂》、《寂寞的十七歲》、《芝加哥之死》,你可能早已看過,並且也覺得白先勇悶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白先勇的文字也很悶,相反,張愛玲的文思不落俗套,令人..最低限度是納悶的我感到驚喜,敢諗都得..哈哈。有時間會再多看一些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