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

此後笙腔常綣戀


此後【笙腔】常綣戀

 

 粵劇紅伶龍劍笙在首張個人專輯「任曲笙韻」中,輯錄了四首由她師傅任劍輝獨唱的名曲「有情活把鴛鴦葬」、「牡丹亭驚夢之玩真」、「一枝紅艷露凝香」、「孤雁再還巢」。正如她本人所說,賢師珠玉在前,坊間比較難免。「士工合尺」我認識不深,不獻醜。且從「感性」的理解是否順「自己隻耳」,而一般人都有一種慣性音頻,耳朵習慣了的,會先入為主,很多時,對原唱者會有一種情意結和眷戀它昔日的味道。話說倆師徒都給人比較了數拾年,唱得不似時,固然被說學藝不精,找到有點似時,又說只是任姐的影子,悠悠眾口說話多。人們都說藝術家脾性比較執著自我,實在也需要自我執著,否則人言人殊,隨波逐流,藝術生命便完蛋。所以,「比較」應放在這次表現有否比上次相對進步。今日,龍劍笙唱出了自己的風格和韻味,「笙韻笙腔」已得到廣大戲迷的認同。

四首曲中,「一枝紅艷露凝香」她不曾公開演唱,普通戲迷比較少聽,但透過是次由星級大師帶動,活化了塵封的作品,意義深遠。「有情活把鴛鴦葬」、「牡丹亭驚夢之玩真」則在籌款脤災中已曾獻唱,在今次演繹中的情感運用,個別的單詞、語調,節奏快慢略有變動,由於先前的版本聽得太多,定了格調音頻,耳朵需要調整一下去適應。畢境,藝術不是倒模工程,人的情緒時刻在變,卻感到一些無心插柳,客觀演出環境稍遜下的成果,自有一番味道。

 

收聽全劇,人物穿插,故事有連貫性,戲味較濃;收聽折子戲,選取重點情節,主要是生旦對唱;這回在錄音室作「笙韻全接觸」,獨唱四曲,真要命!只聽她唱得如流水行雲,行腔圓潤,曲韻都勝過西樓時,婉約細膩的奏樂沒有喧賓奪主,完全表現著演唱者的功力,笙韻聲聲入耳,害得我滿腦子獨是伊人影像!

 

如果你問我HK$480-四首曲,貴嗎?我會答:不便宜。價超同儕,但「平、貴」是因人而異。可以肯定是整個製作由內到外都很用心,而且是稍勝「龍情」。重新做一套頭飾戲服,名牌形像設計師,專業化妝大師,專業樂師,專業攝影,配合適度編修圖像,錄音室,日本製造CD/DVD,封面破格應用立體3D印刷技術,特度凹格的包裝設計,燙金簽名和封條,加獨立號碼,鍍金書邊,繁複又細緻的黏貼工序。遺憾是24K/CD/DVD只用單色黃印上蝴蝶,沒有龍劍笙的龍飛蝶舞主圖在上,怕且老闆都要喝停使費,還要奉送精美海報,不用大宣傳,禮貌上也要有誠意地公告天下!當然,笙姐和老闆也要有水位。如果不是3388人合力,用HK$480做唔到囉! 說到此便是物有所值了 ! 若然聽它3388次更是超值!

傾盡心力,除了是為製作一個相得益彰,內外兼顧的產品,更重要是為「笙腔笙韻」多一個範本留作傳承。有些人會說不用買正版,遲些深圳賣HK$20-。且不用破口大駡,我是樂見「李花」開遍,「笙腔」處處聞的。我們都樂在其中地合力散播種子,共譜人間笙曲妙韻。

我欣賞這句用心的廣告語 : 唯有擁有,才能真正感受!


聽曲學中文: 玩真曲詞中 : 他日拜上黃堂談婚婭
婚婭 (婭:音亞) 連襟,姐妹的丈夫互相的稱呼。
 姻亞 : 兩壻相稱叫亞,故親戚亦稱姻亞

 

2012622

書緣


【書緣】
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。
有些父母會對子女訓說
: 唔俾心機讀書,將來大個做乞兒。

 

在現今這個智識型社會,人們都明白知識就是力量,所以兩歲幼兒便開始報讀 PLAYGROUP,展開人生的「學途」,這豈是十年窗下把經研,而是終身學習。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,學歷低的確會令人缺乏自信,面對學歷如「水蛇春」的學者教授,我這個浸大社會系的永遠名譽學生,難免內心虛歉,懷疑起自己的觀點。

 

與讀書是否有緣會否真的是一命,二運,三風水,四積陰德,五讀書,我沒有深究! 是否擺好個「文昌位」便讀得成書 ?也許當日願意執「迷」,佈陣祈福,增加一點,不是,是需要很多的助力,如此,我的學歷表可以填多幾項,只是惟時已晚,徒喚奈何! 又或者賴皮說父母兄妹無助力,家裏沒有互動的讀書環境氣氛,令我不能一目十行,過目不忘。後來妹妹(我們都是同一個阿媽生的)總算讀到一點書,我才知道責任在自己,不能用諉過於人這一招。

 

我很妒忌那些十優狀元,他們總是語調從容的說不用怎樣用功,只要上堂留心聽老師講解,平時還有時間參加一些課外活動。這對那些兩股坐椅,一面向書,長時間看得發呆,勤有功,腦不活的「讀書人」,簡直是重創心靈。長大後才明白學習是要有技考,讀書是要有方法的。

 

社會是由一個不單只七十二行的多元行業整合而成。正規文化道路不通,自然隨緣流竄到合適的行業謀生,去尋找那自己可以觸及的「黃金屋」,經過長年累月的堅持和努力,有幸者在行業裏幹出個名堂。曾聽一些人不讀而有成果的人,得意起來會高唱「讀書無用論」,越讀越蠢,顧慮太多,書生膽,萬事不成。甚至貶稱一小撮學人有智識無常識,高學歷低智慧。李首富也不是讀很多書,某某名人,某某社會賢達也不是讀很多書,現在一樣名成利就。這種想法在事業高潮時,沒有智識型人才協助發展,便會窒礙公司發展,在經歷事業低潮時,讀得書少選擇少的挫敗感會浮現。所以勸君還是努力增加知識。


面對普及教育,「大學生」這三個字的身價已是今非昔比,但公眾對大學生總會多一點期望卻是沒有改變。教院學校透過課本指導學生得到相關學科的知識是硬的,發掘學生的興趣,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專注力,不輕易放棄的毅力,還有獨立的辨證思考能力,才是將來可以放諸七十二行皆準的軟體。換言之,專注、毅力和思考是成績的基因,有些人不用到學堂也擁有這些「基因」,有些人進了大學學堂也空手回,「基因」可以是先天的,也可以是後天培養,學無單軌,不是大學學堂出來的,一樣有令人鼓舞和感動的人物。

 

20127 2

糊塗


真糊塗  假糊塗  糊里糊塗 

 

糊塗是指一個人頭腦不清楚,不明事理

《宋史·呂端傳》上就有這麼一段『或曰「端為人糊塗。」

太宗曰,「端小事糊塗,大事不糊塗。」』


鄭燮,字克柔,號板橋,江蘇興化人。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,卒于清乾隆三十年(1765),終年73歲。清代揚州畫派的傑出人物,也是揚州八怪之一,他的詩、書、畫被譽為“三絕”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--板橋風格

雍正十年(1732),四十歲的鄭板橋赴南京參加鄉試,中舉人。其後,曾在鎮江焦山別峰庵居住。別峰庵是以四合院形式建造,一方花壇,數株桂花修竹,環境幽雅宜人,現在門上還保留著鄭氏當年手書對聯「室雅何須大,花香不在多」表達了他對讀書處的鍾愛。

鄭板橋這個怪人除了勸說人們「吃虧是福」之外,還有一句膾灸人口的名言,就是「難得糊塗」。人皆求聰明,聰明當然不容易。現在讚賞「糊塗」也就罷了,還加上個「難得」,說明在適當時候糊塗的重要和可貴。鄭板橋說的糊塗,和愚蠢、笨拙、痴呆是兩碼事。他所指的糊塗並不糊塗,相反心明如鏡。難得糊塗,有著一種崇高的精神品德,包含著寬容、諒解、理解的處世之道,做到大事明白,小事糊塗,聰明中帶點糊塗的絕妙境界。

 

對於寫得忽大忽小,亦隸亦草,亂石鋪街的

難得糊塗四字的由來,有這樣的傳說:

話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當縣令,一日專程往雲峰山看春秋戰國時代留下的「鄭莊公碑」,由於來不及下山,借宿於山間一小茅屋,茅屋主人溫文儒雅,自稱是「糊塗老人」。

鄭板橋見其室有一塊大如桌面的硯台,石質佳美,雕刻精細。老人請鄭板橋題字,打算把字刻在硯背上,板橋答應,又因見老人在言談間頗有修養,已知老人非等閒之輩,便提了「難得糊塗」四字,又蓋上「康熙秀才、雍正舉人、乾隆進士」方印。

鄭板橋見硯石還有空位,就請老人題跋,老人便提了  得美石難、得頑石尤難、 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,美於中、頑於外、藏野人之廬,不入富貴之門也」,又蓋了方印:「院試第一,鄉試第二,殿試第三」。

鄭板橋一見跋語和印章後吃了一驚,估計老人是隱退的官員,與老人細談才知底蘊,當下又在硯台再寫上一段:「聰明難、糊塗尤難、由聰明轉入糊塗,更難;放一著、退一步、當下心安,非圖後來福報也。」老人見後大笑。

「難得糊塗」點出了鄭板橋心中對官場昏暗的點點感受。

201010 28

行善


行善

 

小姐,幫我買支旗呀!.... 買左喇!都唔見佢身上貼有標纖。
小姐,幫我買支旗呀!.... 買左喇!不過幫你買多支喇。
小姐,幫我買支旗呀!.... 好呀!
小姐,幫我買支旗呀!.... 掉頭走!

香港大部份慈善團體都是香港社會聯會轄下,經費主要來自香港政府撥款、香港賽馬會、團體成員自行募捐和進行一些慈善活動,其中一種便是賣旗籌款。既然找不到香港賣旗的歷史,愛瞎扯的我,惟有推想 < 賣旗日 > 是從英文的 Flay Day 翻譯過來,不然,明明是賣貼紙或標纖,怎麼沒有 < 旗幟 > 的蹤影?印象中,從前只有星期六早上才有售旗籌款活動。近年,可能申請機構數目多了,閒日都經常有售旗籌款的活動,有時甚至港島區一個機構,九龍區另一個機構。

很可惜讀書時沒有參與過這類有意義的活動,但是買旗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會有的。我有一個習慣便是收集這類慈善籌款機構的標纖。久而久之,現在發覺也頗為可觀,翻看這些歲月中蒐集得來的標纖,細看不同機構的設計也饒覺有趣,但不知道國外可有如此頻密的 Flay Day

近年,一些具知名度的環保組織,國際醫療機構,扶助貧困國家的團體會在街頭擺檔,三五成組的年青人會努力尋找目標,勸說途人捐款。聞說,勸捐者是有 < 獎賞 >回報的,所以扣除高昂的行政費後,實際到達受益者會大打折扣。這一點我個人還可以勉強接受,因為我抱著如果覺得是對的,便不用猶疑去行動支持,既是捐出了就要相信相關機構。

本來售旗籌款這種積少成多,聚沙成塔,又可以讓學生在求學時期學習服務社會,應是一件不錯的活動。可是當我發覺近年有些機構名稱是相當陌生,或有些故意疑似類似一些知名的團體時,我會予以拒絕。所以每次買旗都會看一看機構名稱。曾經站在路旁觀看一個我認為是<搵食團體>,只是胸前掛著甚麼幫助老人的捐款箱,斷斷續續便有市民捐款,值得高興是香港有很多不假思索的善心人,也感到惱恨那些可惡的香港人騙取別人的善心。

 

20119 27

白頭偕老


 
白頭偕老
 
飲杯!
祝兩位永結同心,白頭偕老!
 
婚宴時,一對朗朗上口的祝福語!忙時沒有閒暇細想,覺得這是理所當然。近日靜而後能思,原來「地老天荒,情鳳永配痴凰」不是必然的。
對出生於和平後的這一代,因為戰爭而導致夫妻陰陽相隔,總覺得是很遙遠的事,只有祖父母輩才會經歷;同學中有「大細媽」的家庭狀況亦有所聞。中國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,夫妻各自上山下鄉或因政治旗幟不同,引致各行各路。八十年代中英談判,香港前途未卜,不明朗的政治因素促使部份港人往國外移民,長久分開的感情生活,箇中的經歷和考驗實不足為外人道。
 
每天張開報紙,交通意外都時有所聞,留下孤兒寡婦,令人傷感!更難過的是一些準新郎新娘遇到意外,倍覺蒼天何太狠! 離別恨,病痛苦,倘若枕邊人患上難以治愈的惡疾,經年累月的與病魔惡鬥,雙方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,有幸者,平安挽手度過,不幸的,留下倖存者繼續生活。
 
說來實在傷感,但起碼夫妻同心。另一方面是面對這個消費形社會,很多家庭都需要公一份,婆一份來支持生活和子女的開支。在工作圈內發生「感情缺失」,唉! 除了無奈還能怎麼說? 至於離港往國內外更是一個很大的誘惑,因為容易因寂寞而放縱。此外,夫妻因工作際遇,不斷的終身學習,從學歷差距到思想分歧,最終離婚收場。頭未白,人未老,已不能同偕了。尚幸,這類負面例子仍屬較少數,所以正面的大多數應該珍惜眼前人。
 
說來繼續傷感,還要添上慚愧! 試問那對夫婦不曾吵架! 老爸媽是白頭偕老的實證者,他們經歷過中日戰爭,經歷過中國共產黨統治,經歷過夫妻分隔生活,經歷過生活的貧乏。但老來一起生活卻喜歡間中「小吵」來增加「生活情趣」,礙於兩人困於一屋,最終還是要對話,卻苦了我這個「孤兒仔」,惟有故意開玩笑說:離婚喇!
女人使脾氣愛細數從頭,而且是不能遏止的重播,眼淚此等身外物是唯一放得下,其他的陳年往事永遠掛在口,放在心。這可迫使人更添煩厭,火氣更盛。女人最後是罷工,罷煮,罷食!
 
說來還是傷感,因為終極一駡就是想早點歸故土。他們都八、九十歲活到這個年紀,應該感恩,覺得每一天都是賺回來,所有事情,有甚麼大不了,最多不過是在病痛時感到這回逃不了....死喇!
 
面對容易有負面情緒的老親娘,為使她有生趣,我會多擁抱她,明示給她知道她有多幸福。

並且開始故意逗她:媽媽,我靚唔靚呀?
她用敷衍的語氣說: 靚呀!
過一段時間,我又問: 媽媽,我靚唔靚呀?
這回她陰陰咀笑答: 「全屋」最靚是妳! 弄得我倆都開懷的笑起來!
有閒時,我又問: 媽媽,我係唔係好靚呢!
她又不用心的答我: 全座樓最靚是妳呀!
我追問: 不可以求其答。
她接著答:妳出世時好醜樣,而家有咁樣好好多,普普通通囉。
我反面的說:不合格,係靚好多!
最近,我又以雙手托著下巴逗她: 媽媽,我靚唔靚呀?
她稍作遲疑,似有準備,然後刻意的:乞嚏 !真使我現在想起也禁不住笑出來!

老親娘的腦在退化中,我會繼續在她還「認得我」的時候多問她
:我靚唔靚呀? 因為只有對著她,我才問得出!別笑我自戀
到底是「無冤不成夫婦」,抑或是千世修來共枕眠」看來是愛恨交纏說不清。兩老雖然偶爾吵架,但到其中一個似乎到「臨界點」時,看得出仍是關心對方,而我開始給他們提前心理輔導接受會前後腳」的事實,他們口裡都說人生就是這樣,誰能避免? 活得也很累了!
 
2012年7月7日

 

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

細節


    愛亦是緣    怨亦是緣
心中不必轉      且接受     萬事千端
    見亦是緣    散亦是緣
心中不必怨        不掛念    萬事隨緣
*空出我心        納種種世上緣
樣樣不苦惱       永遠也未掛牽
隨緣     隨人生的方向轉
心歡喜          不生怨       

一切事 ,  就讓它空中結緣*

西樓錯夢中,你可能會比較喜歡病晤, 錯夢, 會玉,

但我對 <壇劫> 那一段, 刨刨用一種意興瀾珊, 無奈, 不經意, 既奧惱又放不下的心情唱出 :

未曾踏向花街去賒薄倖名, 先遭夢裡驚, 起死回生西樓夢,古寺酬恩謝聖靈, 愛聽高僧敲經, 色空反覺慕紅魚羨青罄, 青絲斷愛根, 空箋戮我心, 莫叩花徑, 風月劫于郎情忘恨永, 壞了真性!!!!!

高手出招,  不論是重頭戲, 還是一個小環節, 都不會鬆懈, 做任何事也當如此!

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

時勢做英雄 VS 英雄做時勢


時勢造英雄 VS 英雄造時勢

 

何謂「英雄」?電影把「英雄」塑造成俊朗不凡,氣宇軒昂,高大威猛,雙目烔烔有神。或者「英雄」只擁有平平無奇的長相更切合現實。英雄之所以被譽為英雄,皆因於危急時,當仁不讓,身先士卒,敢於承擔。英雄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,於長處加以發揮,於短處用辦法補足。

 
大英雄製造客觀環境去造勢,就如大財團利用傳媒營造氣氛促使消費者就範,小投資者沒有能力造勢,便順勢跟風搏取一筆!得勢時,讓自己覺得高人一等,智慧過人,君不見CEO影相都是兩手交臂,一幅英明神武的樣子,失勢時,高唱【亥下歌】<...時不利兮錐不逝,錐不逝兮,可奈何!...>,同感項羽當年英雄落難的困境!

 
究竟是〔時勢造英雄〕還是〔英雄造時勢〕,我認為關鍵是"時勢",浪花淘盡英雄,大部份人在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洪流中,在整個政治大氣候裏面,人....是很渺少和無助的!或者是當年八萬五的房屋政策,一些人都在驟變中的經濟政策下滑鐵盧,陷入新名詞〔負資產〕,也有一些人在客觀環境逆轉中,個人短處畢現,原來過往的成績只是社會條件下造就的成果!


英雄雖要有客觀環境的造就,也就是時勢的配合,〔勢〕或者說是時機,不是人人看得到,再其次是看得到又是否掌握得到。有人說 < 機會給予有準備的人 >。所以,平時,人人都應該做好準備去近接剎那而來的機遇,不然,只會嗟嘆一生!

My Friend, are you ready

 

 
20114 22

慰問


慰 問

在心情平服的時候談傷心會好受些,
因為在傷心的時候談傷心會更傷心!

曾聽人說,畢業後各奔前程,大夥頭聚會便是在婚宴上,能夠隔一段時間有意欲相聚,彼此間已覺得要珍惜在茫茫人海相遇的緣份。來到人生的<中場>,友儕中途<離場>,親戚長輩<完場>,出入相遇便是醫院甚或殯儀館!

<死生大矣!> 很怕出席這些場面怖置得莊嚴肅穆,色調灰沉,氣氛凝重,加上一些宗教性的哀樂,令人不禁神情緊張,臉部收緊,眉頭深鎖,笑當然不得,哭也要自控,身處其境,雙手更不知如何自處!若有親屬情緒失控,場面更添愁雲慘霧。話雖如此,錦上添花的喜慶場合可以不到,但在親朋戚友處於情緒低潮送上慰問卻不可少,因為悲傷與喜樂都是人生同樣要面對的課題。

適切的慰問會給當事人帶來神精上的支持,分擔了離別的哀傷,也是一種禮貌;但切忌說話太多,變得囉囌,那時那景人家都聽不進耳!一般來說,只是點點頭,作個眼神接觸,如果很稔熟,會上前緊握對方的手,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懷,然後寒喧數語已是足夠,更要避免講多錯多。

20101123

讀書的女人


【讀書的女人】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好文章共享

  作者:軼名

有這樣的一些女

她們喜歡書。買書、讀書、寫書,書是她們經久耐用的時裝和化妝品。普通的衣著,素面朝天,走在花團簇錦濃妝豔抹的女人中間,反而格外引人注目。是氣質,是修養,是渾身流溢的書卷味,使她們顯得與眾不同。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,這句名言對她們是再合適不過了。

因為愛讀書的女人,她不管走到那裏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。她可能貌不驚人,但她有一種內在的氣質:幽雅的談吐超凡脫俗,清麗的儀態無需修飾,那是靜的凝重,動的優雅;那是坐的端莊,行的灑脫;那是天然的質樸與含蓄混合,像水一樣的柔軟,像風一樣的迷人,像花一樣的絢麗……

對於書,不同的女人會有不同的品味,不同的品味會有不同的選擇,不同的選擇得到不同的效果,因而演繹出一道女人與書的風景線。

   有的女人,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,增長才幹,她們比較注重思想性強、有哲理、有深度的書。書提高了她們的人生境界,使她們生活得很充實。這樣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書,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。

  有的女人,讀書是為了愉悅身心,陶冶情操,她們喜歡讀唐詩宋詞,讀古今中外優美的散文,在優哉悠哉的閒適中修身養性,鑄就了淡泊平靜的一生。這樣的女人像似一首詩,清新素淨非常可愛

  還有的女人,讀書只是一種娛樂和消遣,或者只是附庸風雅,她們熱衷於纏綿悱惻的言情故事和影星、歌星名人的花邊新聞。她們比較實際,有點兒俗氣,好在她們好讀一點書,能通曉一些事理。

  書能夠影響人的心靈,人的心靈和人的氣質又是相通的,一個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可愛、漂亮或者具有吸引力,那就去讀書吧。

  讀書是女人的立身之本。喜歡讀書的女人,學歷可能不高,但一定有文化修養。有文化修養的女人大都知書達理,處事冷靜,善解人意。經常讀書的人,一眼就能從人群中分辨出來。特別是在為人處世上也會顯得從容、得體。有人描述,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,言必有據,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,而不是人云亦云,信口雌黃。

  經常讀書的人,她們做事會思考,知道怎麼才能想出辦法。她們智商比較高,她們能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裏找出頭緒,抓住根本和要害,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,科學拒絕盲目;她們做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過的。這些都是平時乏不讀書的人所欠缺的。

  愛讀書的女人很美,愛讀書的女人美得別緻。她不是鮮花,不是美酒,她只是一杯散發著幽幽香氣的淡淡清茶,即使不施脂粉也顯得神采奕奕、風度翩翩、瀟灑自如、風姿綽約,秀色可餐。所以我喜歡讀書的女人。

  讀書的女人把大多數時間耗用在讀書上,讀書對於她,是一種生命要素,是一種生存方式。與金玉其外,敗絮其內的某些漂亮女人相比,她是懂得保持生命內在美麗的智者。

  書讓女人變得聰慧,變得堅韌,變得成熟。使女人懂得包裝外表固然重要,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滋潤。和書籍生活在一起,永遠不會歎息。 知識是惟一的美容佳品,書是女人氣質的時裝。書會讓女人保持永恆的美麗。

  我喜歡讀書,也喜歡愛讀書的女人。

 

2009年11月5 日首次轉載自網上


 

遊於藝




遊於藝


藝術只是一個總稱最終由黑格爾(Hegel) 一錘定音,將藝術區分為五大領域 建築,雕刻,繪畫,音樂,詩;當今還加入文學,舞蹈,戲劇,電影等八大藝術。然而,到目前為止,由於藝術仍未有一個公認的定義,所以,人們只能格著一層面紗來各自尋找藝術,闡釋藝術的定義,也正因如此,亦為藝術增添了一份 <朦朧美>

藝術既是難於描摹,令人有高不可攀之感,但其實只要心思慎密,是不難發掘生活的藝術。一般而言,人們都解說藝術就是真善美,而且要自然地從心裏流露出來,使觀眾有一種和諧,愉悅的感覺,就是藝術的意義。那麼,既然「美」是一種感覺,所以也頗為主觀,再者,藝術世界很多成份都是超現實,因為現實生活多數是刻板和呆滯,但透過劇作家的精心安排,在舞台上,一切的行為和情緒都可以將小事放大,真假交錯,美化醜化,穿越時空等手法,精心地結合出來。 

傳統的法度讓學藝者建立基礎,技巧在不斷的重複中變得閒熟,然而單靠純熟的技巧而沒有在創新和突破,作品便會了無生氣。所以,藝術家都不會滿足於眼前的作品,再好的,永遠是下一次的作品。學習任何技藝也分階段性,學藝者應貴自知,智者自知自己到那個階段,在那個層次,如何尋求突破,何時尋求突破,最後破石而出。藝術家是帶領,是提昇觀眾的欣賞質素,而不是被群眾牽著走。

戲劇藝術可用來填補現實世界的遺憾,使觀眾在幻想虛構的情節中,情緒得到宣洩和滿足,也只有迷醉在這種幻想的精神狀態是最喜悅的。盧梭說: 所有最美的東西都是看不到的,只有精神上的,才是最美的。

藝術的最高點就是要懷有亦子之心,反樸歸真,

藝術品的形成最終也是人格的完成 !

Forward and Change


FORWARD AND CHANGE

 

 
任劍輝是一位跨年代的超級偶像,在香港粵劇界寫下不一般的光輝歷史。從藝也好,從商也好,票友如顧客,大、小和潛在的顧客都應該珍惜,更何況有特殊感情的戲迷。心想那個年代都有不同偶像的粉絲亙相對撼,情之所至,平常心視之。只是近年傳媒炒作風氣日盛,先假設後證實,推波助瀾,這股歪風已令傳媒公信力被受質疑。有些狂迷粉絲的表現著實為藝人帶來一點煩惱,似乎歲月並沒有令其成長,只顧沉溺過去,眷戀往史,排他獨醉。筆者沒有「演到邊處,睇到邊處」的熱情,但對龍梅一樣有幾拾年的感情,不限於現在,笙姐移民前後,曾泛起搞搞新意思轉換拍檔的流傳,內心也不免有點難捨之情。一般人如我,愛習慣成是,感性上害怕改變,少點改變,質疑改變,但理性上知道不改變便難以向前,難以有新局面,內心痛苦和爭扎,面對內外的壓力和愚昧的指責,有誰比當事人更重、更難過。

 

儘管有些茶不合你或我飲,但試問有那杯茶,那件產品是放於四海皆準。只管滿足所有人而失去了自己, 更不是藝術家所應為。我是持著尊重每一位舞台工作者的心態,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,成就是各自修為的結果,惟有成行成市,百家爭鳴,亙相接力,亙相比拼,才不致行業逐漸褪色,繼而枯委。這些年來,行內人都知道任白唐的戲寶是吸引新人入行入場的強力磁石,說句公道話,以任白作為模仿藍本的,比比皆是。只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來作無謂的比拼。成熟的人只會一笑置之,更傻傻的冀盼,我們有一日,可能共同飲一杯茶。

 

有實力才可「自起爐灶」。我們愛說任白是慈父嚴母。仙姐曾說除了未能十月懷胎,她已傾盡全力去培養她們,學生感激、知恩和敬愛之情,旁人如我等戲迷,數拾年來都看在眼裏,我個人認為她們全部都超班合格,學藝有謂 : 「師父領進行,修行靠自己」,學生有能力為師父延續光輝,實在已超出原先的預計。任白遇到的是親生不如契,親生不如教,仙姐雖然?人不留情面,她卻明白和高興見到學生青出於藍,要出藍,要做藝術家就要敢於不同流,要忠於自己的表演經歷,表演感覺,表演情緒,而不再是套用和跟從別人的想法和框架,甚至老師。如果發覺自己成為子女成長的障礙時,應該退一步,讓她開心地、輕鬆地走自己的路。戲迷大部份都幾拾歲,反問兒女可會擇業從己? 娶自己判斷的賢妻? 嫁自己判斷的賢婿? 再反問自己對父母是否沒有說不的時候。

 
西方哲學祖師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,兩人哲學思想各樹一幟,從來沒有人會說亞里士多德不飲水思源,欺師滅祖。現在只是旁人在指指點點,過態地引用道德倫常,顯得迂腐。

 

「龍情」的出品人是丘亞葵,雖云藝術,在商言商,最終要有利可圖才得以延續。丘先生是老闆,擁有調度的權力,同時也要承擔所有決策得失的後果。他當然計算過只有笙姐踏上舞台,粵劇在娛樂版才有瞄頭,有亮點,有熱潮。況且跟丘生合作,少一份來自外在的指點,藝術家才可從心所欲地發揮。這是任何藝術工作者都理解得到的。

 

2013522